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王忠:高水平的律师,都在用法官思维办案!

刑民交叉案件被认为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律师群体觉得棘手,很多司法人员也认为此类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处理难度很大。最高人民法院几年前就开始起草处理刑民交叉类案件的司法解释,陆续对一些实务难点作出回应,新的司法解释尚在紧密锣鼓起草之中。处理刑民交叉案件重点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律师以及司法人员应当以何种视角把握相关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如何充分了解刑事、民事法律条款的适用规则和门槛,准确判断各案之间的关联,同时有技巧地呈现证据,避免不同案件之间证据可能存在的矛盾?12月17/18日 19:00刑民交叉实务课即将开课扫码0元听课听课领《王忠老师精选14个课前预习案例》12月17/18日19:00,拥有26年审判业务经验的“宝藏讲师”王忠老师将为广大民商事律师带来一堂精彩的刑民交叉实务课,将重点放在刑民证明标准差异与应用上,剖析同一事实认定标准、刑事材料的民事运用等难点、亮点,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争议难点,给出刑民交叉案件的破解对策。26年资深法官的刑民交叉实务课课程重点:刑民证明标准差异与应用课程难点:同一事实认定标准课程亮点:刑事材料的民事运用司法实践中,办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则、处理方法、所用程序等问题,一直存有很大争议,甚至对如何界定该类案件的适用范围也是众说纷纭。显然,律师的痛难点在于:刑民交叉案件的主流观点是什么?少数意见是什么?曾经发生的争议是什么?曾经做过什么样的裁判?在这个案件中的思维模式大致是怎样的?自己相对应的还有哪些短板?如此,你将收获——01了解裁判规则,掌握审判方向王忠老师将从理论分析、要件事实认定、规范保护目的、证明标准界定、材料运用、司法实务等方面进行讲解。借由刑事和民事的双重维度,让你明白法官是如何在现有证据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裁判的。02厘清法律适用范围,明晰请求权基础刑民交叉的最终落脚点是,规范的适用是否相互影响,以及在何种范围内相互影响,“同一事实”是刑民程序选择的判断标准的认定。课程中,王忠老师将帮助你掌握法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法律问题的应用关键,从而更有条理地梳理法律关系,对确定请求权基础打下扎实依据。03找到诉讼路径,明确辩护思路课程中,王忠老师将将梳理14个涉刑民交叉的真实案件,并以武汉大西洋案(公报293期)为核心切入点,通过解构,对办案机关处理涉刑民交叉案件的裁判规则、利益平衡和价值取向进行类型化分析,由此帮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刑民证明标准,习得运用技巧,从而明确诉讼路径。扫码0元听课听课领《王忠老师精选14个课前预习案例》课程大纲:一、刑民证明标准差异与应用1.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实际应用的证明标准2.刑事与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运用技巧二、刑事材料的民事运用合法转化刑事卷宗材料为民事诉讼证据三、同一事实认定标准刑民交叉案件中“同一事实”的认定技巧四、争点效与心证分析1.识别前刑案未涉及争点方法2.法官心证形成过程五、间接证据与证据链1.分析间接证据,构建证据链2.证据组织的反作用力拆解讲师介绍:王 忠26年审判业务经验在民商事审判第一线审理及研究案件达10000余件从事民商审判工作二十六年,曾两任中院民庭领导、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厅(交流)高级法官。共审理及研究案件万余件,并结合审判实践撰写调研文章数百万字,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五十余篇,承担和参与了七个重要调研课题、司法解释、指导意见起草与论证。其有四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曾于2011年9月7日赴中南海为领导同志讲授劳动合同法。2008年起,受聘为最高人民法院讲师团讲师;2011年11月经最高法院和国台办批准,以高级法官身份赴台湾大学、东吴大学、中正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为台湾学者介绍大陆物权法以及司法实务;2015年被北京法院、社会各界联合评定为首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受聘担任国家法官学院授课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授课老师、房地产委员会产权产籍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扫码0元听课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到: